王义红,甘肃省某人武部政治委员岳惠军的妻子。现为银川市西夏区第十一小学党支部书记、校长。
2005年3月,王义红怀着对军队生活的向往和对军人的崇拜,与岳惠军相识相恋,一年后两人结婚。2013年,岳惠军因工作原因被调任北京,10年的跨越千里,在岳惠军和王义红的心中也种下了属于他们的相守模式。
大学毕业后,王义红义无反顾投身教育事业,一干就是19年。作为银川市西夏区第十一小学党支部书记、校长,王义红在学校营造了开放式的军事文化氛围,校园内军事元素随处可见,让师生时时处处都有身在“军营”的感觉。她主导成立校园“国旗护卫队”,坚持每天训练30分钟,培养学生护旗的责任意识;坚持每月组织学生观看一至两场红色影片,培养传承红色基因;一年至少3次组织学生走进军营体验生活,培养学生像军人一样的作风;开展“小兵好习惯争章积分”活动,培养“小军人”全面发展的能力。她还邀请退役老兵、部队官兵进校园宣讲等,这些教学方式不仅让少年军校名副其实,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。她把对学生的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向家庭、社会进行延伸。由于办学特色鲜明,国防教育工作开展的扎实,学校被教育部、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授予“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”、成功创建了银川市民族团结示范学校,荣获了西夏区教学质量综合奖、西夏区三八红旗集体等。
王义红时常会将军人的感人事迹讲给孩子们听,孩子们也会被“校长妈妈”的讲述而深深打动。每次跟丈夫视频通话时,王义红都会将这些告诉丈夫,丈夫也会将他和战友们在小学开展各类爱心助学捐赠活动,为孩子们送去礼物等事情分享给妻子。
王义红说,每每看到孩子们在操场上进行规范整齐的军体拳训练时,她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丈夫的身影。那一个个精神抖擞的少年儿童,那一件件分发的教学用具,那一张张盛开的笑脸,是军地合力打造的少年军校铸魂育人的价值体训,也是王义红和岳惠军跨越千里的“异地相守”的信念。这对于培植青少年爱国主义精神,增强全民国防观念,培养国防事业后备力量具有重要意义。
坚强乐观的王义红也有委屈无助。婆婆今年76岁,患有中度脑梗等病症,她总是变着花样给老人做饭,悉心照料。婆婆一生未出过远门,2016年暑期,她独自带领自己的父母、婆婆和儿子去了趟北京、大连等地旅游,圆了老人看天安门、故宫和大海的梦。回来后,她把旅游照片做成相册送给婆婆。
王义红是个对自己很小气的人,但赡养老人她从不犹豫。给婆婆买药、添置衣物,她从不忘记。她还常购置生活用品看望宁南山区的贫困孩子,尽自己所能帮孩子们改善生活。每当微信朋友圈看到需要救助的人,她都会捐助,也经常无偿献血。在她的引导下,16岁的儿子也热衷于参加献爱心活动,拿出积攒的零花钱捐款。
夫妻和谐,相敬相携。孝老爱亲,教子有方。民族团结,邻里融洽。明礼诚信,廉洁守法。低碳生活,热心公益。这些都是父母公婆、亲戚朋友、同事同学眼中的王义红。她觉得,照顾好家庭,努力工作,用实际行动支持祖国的国防建设,是她作为一名“军嫂”、一名人民教师应该做的事情。